上海萌泰張煦曄:互聯網+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
- 2018-04-16
- admin
4月14日,"中國社會工作教育扶貧第二次動員大會暨教育扶貧研討會"在美麗的廣西桂林順利召開,上海萌泰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社會科學界主要合作伙伴,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和支持中國社會工作教育事業的發展。近年來,上海萌泰不僅作為會議贊助方,更是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工作教育扶貧等事業。
本次大會上,公司旗下社會工作事業部智社產品運營總監張煦曄從“互聯網+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角度分享了來自企業視角觀點,獲得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以下是其主要發言內容:
尊敬的王思斌會長、徐永祥會長、馬鳳芝秘書長、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
很榮幸代表上海萌泰在此發言。我叫張煦曄,畢業于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系,很慶幸自己在畢業后仍舊能夠從事我喜歡的專業以及相關的工作。
下面我將從互聯網+社會工作的角度,來談談作為業界的企業一方如何參與到國家的精準扶貧戰略中。
精準扶貧一詞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并且在隨后的幾年中多個場合多次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兩會代表團審議時、2015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以及最新的十九大報告上,都提出了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由此可見,精準扶貧在我國目前階段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并且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
那么,目前社會工作教育界扶貧面臨的有哪些挑戰呢?我們認為主要有3方面的挑戰,分別是信息的挑戰、人才的挑戰、方法的挑戰。
從信息的角度來看:
如何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主要是扶貧需求信息的不對稱,無法準確知曉扶貧地區或者困難家庭所需要的服務;
當地風土人情信息的不對稱,對于扶貧社會工作者來說,如何做到入鄉隨俗,是扶貧工作的一大注意點;
再加上資源信息的不對稱,發達地區的豐富的資源無法直接且有效的嫁接到貧困地區。
從人才的角度來看,主要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挑戰:
一方面是當地社工人才的缺乏以及經驗的缺乏;
另一方面是相關扶貧支持人員的流動性較大,無法直接追蹤管理,造成扶貧工作容易產生間歇性脫節,這也是挑戰之一。
方法層面的挑戰:
對科學方法的探索;
理論的選擇與應用;
具體扶貧的實施路徑以及扶貧的效果。
這些都是在扶貧過程中的重點以及難點。
針對以上提出的3個方面的挑戰,我們從互聯網+社會工作的角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精準信息,我們可以精準識別扶貧對象、扶貧需求,同時還可以做到資源共享。
精準人才,我們可以整合數字教學資源,提供線上線下培訓以及遠程服務指導等。
精準方法,我們可以建設扶貧服務規范化的流程,并且對扶貧工作做一個全程的記錄與追蹤,也可在服務工作結束后對所有的工作效果做一個效果評估。
最后基于數據也可做一些科學研究以及循證工作,探索一些新的或者是高效的方法。
“智社”取名自“智慧+社會工作”,是一套面向社會工作領域的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平臺。
它包含一套權威的社工專業教育和實務行業標準:
社會工作知識分享與資源共享平臺,
社會工作實務信息化管理平臺,
社會工作在線學習和培訓平臺,
社會工作行業的大數據平臺。
從產品功能上講,智社是社會工作領域:
今日頭條
阿里釘釘
新東方教育
智社產品有網頁端和手機客戶端2種展現形式。
開放應用平臺,集成了社會工作領域相關的各類應用,包括實務管理系統,在線教學平臺,案例數據庫等。三大工作方法,在線教學培訓都在扶貧領域有所應用。
智社平臺除網站外,還提供了安卓和蘋果的APP,和網站功能保持一致,移動互聯網時代方便大家更好地使用。
目前,智社主要可以實現以下六大功能:
最終我們想要構建的是一個互聯網+社會工作產學研生態體系,整合來自高校、機構和政府的數據資源,最終為高校、機構和政府提供研究及決策支持。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智社(smartso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