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民:社會工作應提升貧困兒童抗逆力
- 2017-03-08 13:09:00
- admin 轉貼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騰訊新聞特邀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南京大學社會建設與社工研究院院長彭華民,就扶貧和社會工作領域重點進行解讀和建言。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其中,要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社會工作應助力貧困兒童提升抗逆力
彭華民指出,在財政投入內容中,要繼續加強對社會福利服務的投入。其中,有一個關鍵點是建立提升貧困兒童抗逆力的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抗逆力(resilience)是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能夠理性地做出正確的選擇和介入策略的能力。貧困兒童的抗逆力是他們成功戰勝逆境的重要能力。彭華民建議,可以通過社會工作機構提供服務,幫助貧困兒童識別預示著負面發展結果的各種因素(危險因素);強化減少或者緩解各種危險的抵抗因素(保護因素)。
解決貧困兒童社會福利傳輸最后一公里
此外,就改善貧困兒童生活這一問題,彭華民強調需要完善貧困兒童社會福利提供與傳輸機制。貧困兒童社會福利提供與傳輸機制涉及包括民政等眾多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群團組織。需要建立更緊密的貧困兒童社會福利聯席會議機制,避免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行政格局。同時鼓勵建立樞紐型社會組織,實施社會工作通用模式,強化社會工作服務的效果,解決社會福利服務傳輸“最后一公里”問題。最終建立起貧困兒童社會福利提供與傳輸的多元主體共治機制,有效培養貧困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議以家庭為本建立兒童福利制度
另外,彭華民還提議建立家庭為本的貧困兒童福利制度。通過支持家庭特別是支持兒童照顧者、監護人來改變兒童狀況,提升貧困兒童福祉,應該成為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和制度建設的核心。同時建議建立貧困兒童福利標準化專用術語體系。
社會工作推進扶貧的三重路徑
面對扶貧攻堅局勢,彭華民從社會工作角度解讀如何推進反貧困服務,可以有三重路徑:第一,建立樞紐型社會工作組織,整合資源,提供優質服務;第二,推動整合型通用性社會工作服務,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平臺,開展能力為本的服務;第三,提供需要為本的社會工作服務,基于貧困群體的具體需要來開展專業化社會工作服務,不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