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認知傳播學第六屆年會暨國際認知傳播學術論壇在 湖南岳陽成功舉行
- 2019-09-29 10:40:00
- admin 原創
9月27日至29日,中國認知傳播學第六屆年會暨國際認知傳播學術論壇在南湖湖畔的湖南理工學院舉辦,與會老師包括來自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吉首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渤海大學、貴州師范學院等二十余所高校認知傳播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共100余人,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融合與創新:球土化背景下中國認知傳播學的國際視野與中國學派”,會上老師與學生們分享在認知傳播學領域的學術思路和研究成果。
9月28日的開幕式上,湖南理工學院副校長張國云教授致歡迎辭,對蒞臨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并表達由衷的感謝。隨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然毅教授、中國認知傳播學會會長、四川大學二級教授歐陽宏生教授分別致辭,講述了認知傳播學發展歷程以及目前所面臨的挑戰與難題。開幕式結束后,本次大會的主旨報告正式開始。中國傳媒大學的周鴻鐸教授分享報告《人類傳播理論研究新時代》,報告中指出人類傳播理論研究在如今這個時代出現了三種傳播理論模式,及信息傳播理論模式、知識傳播理論模式和文化傳播理論模式。清華大學的郭鎮之教授分享的報告主題是“中國形象的國外傳播與國際認知:從中美主播的跨洋對話談起”,文章從兩位中美女主播的跨洋對話為案例,探討了中國形象海外傳播的現實困境、借船出海國際傳播的可能性和有助于國際受眾重塑中國印象的認知傳播學路徑。中國人民大學周小普教授分享的報告主題是“透明的”事實與“模糊的”算法:事實核查網站與社交媒體互動研究。暨南大學譚天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應該成為認知傳播研究的主攻方向,并分享了自己在認知傳播學領域關于如何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經驗和研究。
主旨報告的第二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軍昌強調:發展認知傳播學需要做強內核,做寬外延。杭州師范大學施旭教授分享自己的報告《AI,人類交際與全球智能話語體系的構建》,報告中指出在人機交互的各要素作用下,智能話語將形成新的交集樣態與秩序,我們亟需建設一個“全球智能話語體系”,確保世界安全穩定,助推人類繁榮進步。廈門大學謝清果教授分享報告《人類文明傳播視域下的“中國”觀念新探》,報告中提出在當代闡揚“中國”觀念中的文明交往觀,高揚可溝通的“中國”形象,理應成為傳播學者的應有責任與擔當。暨南大學晏青副教授進行了認知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主旨報告的第三場,來自密歇根中央大學的Allen A. Hemmat教授分享了中國經典的全球定位,探討了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認知,特別著重于西方世界對中國經典的接受和理解。來自日本札幌大學的張偉雄教授分享了日本媒體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早期報道,以期揭示日本現今的中國形象的一個側面。最后,來自四川外國語大學的林克勤教授分享報告《體認傳播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報告中指出體認傳播學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宏大理論體系專業化題域的多樣化探索,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當代詮釋與再度出發的又一進路。
下午,分為兩個分論壇,分論壇一圍繞“智媒時代的媒介記憶與認知傳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華文化傳播”兩個主題;分論壇二圍繞“融媒內容生產與認知傳播”、“形象與安全認知傳播”兩大主題,論壇上,來自不同高校的學生和老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李軍博士作為萌泰數據代表與參會老師分享了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基于數據庫運用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算法等一系列研究工具開展學術研究,獲得了在場老師的一致好評。
在本次會議的閉幕式上,中國認知傳播學會副會長林克勤教授致閉幕辭,表達了對認知傳播學發展的美好祝愿。據悉,下一屆中國認知傳播學年會將由貴州師范學院承辦,萌泰數據祝愿中國認知傳播學發展越來越好。
發表評論
新聞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