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前沿 | 循證經濟學
- 2020-12-17 11:45:00
- 魏麗莉 張晶 斯麗娟 楊克虎 原創
作者:蘭州大學循證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魏麗莉 張晶 斯麗娟 楊克虎
1.循證經濟學的概念界定
對于循證經濟研究的理論和實踐,雖然有一些機構和學者已經提出,如Richard H. Thaler提出全面接受循證經濟學的時候已到,但當前仍然沒有循證經濟學的完整定義和研究內容。在經濟活動中,決策的前提需要獲取、整合、分析、判斷、評價各類證據,最終使用高質量的證據進行決策。目前,經濟決策中所運用的證據多為專家評價、領導經驗及初次研究,科學化程度有待提高。因此,將循證的理念與方法運用到經濟學中,能夠確保各類決策主體獲取更為有效的高質量證據,以便在經濟決策時做出更科學的抉擇。這一方法就是將所有的研究證據進行分級,把當前所能得到的級別最高的證據當作決策的最佳證據。證據的級別由一級到三級,證據質量依次遞減。最優的研究證據為隨機對照試驗和系統評價, 其次為準實驗研究等,最低為教科書建議、個人經驗等。
在進行實踐決策時,只有當缺乏高質量證據時,才可以使用級別較低的證據進行決策。這樣一種基于最佳證據的決策理念,就是循證經濟學,即基于證據決策和實踐的經濟學。
綜上,本研究將循證經濟學界定為:將循證的理念與方法運用于各類經濟活動選擇與經濟決策中,致力于研究個人、企業、組織、機構、部門、政府、國家如何負責、清晰、明智地獲取和應用最佳的證據,以期各類決策者做出更加高效、科學的決策,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均衡性和公平性。
2.循證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在經濟活動和經濟實踐中,需要決策主體嚴謹、清晰、 明智地運用當前的最佳證據來進行經濟決策和制度安排,這就要求把決策者的實踐經驗與研究者的最佳證據整合起來, 即將當前最佳研究證據、決策主體的經驗和偏好與實施對象的意愿和價值觀進行通盤考慮, 以最佳證據保證最佳實踐和最佳決策。因此,循證經濟學研究內容應包括以下要素(如圖):
循證經濟學框架結構圖
( 1 )研究者提供多種來源的高質量證據。循證理念的核心是尋求最佳證據, 而最佳證據主要有研究者的相關研究、政策文本、研究報告、實踐經驗、經典案例、大數據等多種類型。 這些證據所包含的信息、所提供的證據不盡相同,結論與觀點甚至互相對立。在此背景下,所謂“最佳證據”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研究樣本的代表性,研究結論的實踐指導性,其他人群或區域的適用性,研究結論的穩健性,研究過程的可重復性等,這些條件成為最佳證據篩選驗證的基本依據。
( 2 )實踐者推廣和應用最佳證據。 實踐者如政府部門、企業等決策主體,是政策制定者、施行者和推廣者。 他們基于專業素養將以往的行業經驗、專家意見與個人實踐、研究結論相結合,借助于高質量證據的支持,把研究轉化為實踐成果,最終制訂出基于最佳證據支撐的科學決策和實施方案。 實踐者連接研究者與實踐對象, 將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作用于實踐
對象,進行證據的推廣及應用。
( 3 )實踐對象是檢驗和優化證據的重要主體。 實踐對象是循證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主體目標,是基于最佳證據的實踐者的作用對象。 實踐對象的個體偏好、價值觀、基本素養等不僅影響著實踐者政策施行效果,也為政策的進一步優化提供新證據。 因此,循證經濟研究中,實踐對象的個體稟賦條件,政策響應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至關重要。 因此,實施者需要充分考慮影響人群和政策實施對象的特征、文化、偏好等其他因素,提高循證決策的針對性、有效性。
( 4 )管理者是循證經濟決策的證據保障者和證據服務者。與傳統經濟學相比,循證經濟研究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支撐, 專業的數據管理和保障對循證經濟學的發展至關重要。 管理者不僅要具備經濟學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研究者、實踐者、實踐對象建立起高效的聯系網絡, 在及時獲取海量證據的基礎上, 專業負責證據大數據庫的建設、 維護和更新,對循證經濟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管理者通過與實踐者和實踐對象進行溝通以了解實踐成效, 在證據采集的同時, 及時加工證據信息,實現證據的再開發,促進證據鏈的搭建,服務最佳證據的推廣等, 從而也成為決策方案和政策效果優化提升的重要推進者。
3.循證經濟學的發展前景
循證研究方法在醫學領域應用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循證醫學的理念和方法在管理學、 教育學、法學、社會工作等學科領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證明,該方法在經濟學領域中的應用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基于問題的研究,遵循證據的決策,關注實踐的結果,后效評價止于至善的理念同樣適用于經濟學的研究。 經濟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切入,大到國際、國家,小到部門、企業、居民的各類決策都需要高質量的證據。循證方法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有較為廣泛的運用前景:
( 1 )定性研究: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基于政策作用的運行機制, 從政策形成到政策推廣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高質量的證據支持, 最佳證據組合構成的證據鏈反饋于研究者、實踐者、實踐對象和管理者,讓四者更好地組織協調,保證政策合理高效地運行。
( 2 )定量研究:在微觀領域方面,隨著實驗經濟學的興起,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關注田野實驗和微觀經濟研究。 在田野實驗獲取經濟研究數據的過程中, 研究者往往會面臨經濟倫理問題而不能擴大研究樣本, Meta 分析可以將針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研究進行證據合成, 既能克服實驗經濟學的倫理問題又能解決單一研究樣本量不足的問題。 以科學的合成方法得到的研究證據對經濟現象和經濟理論做出更具信服力的解釋。
基于高質量證據的科學研究, 對我們這個處在日益需要更優證據作為決策依據的“數據爆炸時代”尤為重要,這是社會科學專業化、科學化的立足點。經濟學的科學化進程必然要求提高經濟決策、政策實施、政策評價的精準性及有效性,循證經濟學的發展能夠極大地促進社會科學的科學化進程, 充分考慮政策制定者、決策者、實施者、政策消費者的共同需求, 最終為提高經濟決策及政策實施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提供最優和高質量的證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