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前沿 | 社會工作機構的信息化實踐
- 2017-01-23 16:20:00
- 周巍 東莞普惠 原創
在互聯網+席卷全球的浪潮下,任何行業想要跟上時代潮流,都在努力的向互聯網靠攏。社會工作領域也不例外。一些卓越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也開始先行先試,成為“互聯網+社會工作”的早期實踐者

在互聯網+席卷全球的浪潮下,任何行業想要跟上時代潮流,都在努力的向互聯網靠攏。社會工作領域也不例外。一些卓越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也開始先行先試,成為“互聯網+社會工作”的早期實踐者。東莞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東莞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由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政法系社會工作老師于2010年發起成立。其專業團隊具有集“教學、研究、實踐”于一體的獨特優勢。該服務中心目前是國內社會工作自行開發信息化建設工具的先行者,引領著國內社會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目前,東莞理工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廣東醫學院、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校的多數社會工作專業老師都擔任機構的理事、監事和督導。普惠成為了東莞社會工作重要的實訓基地。
東莞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組織,也是廣東省和中國最大的社工機構之一,被評為5A級社會組織,中國百強社會工作機構。普惠社工下設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中山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惠州市惠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東莞市藍天關懷公益服務中心等分支機構,是一個跨地區、多元化的綜合性社會工作服務集團。
一、問題與挑戰
普惠團隊深刻理解當前社會工作信息化管理領域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機構層面
(1) 檔案管理方法有待科學“人員流動、地點變動”;
(2) 服務監管工作亟需強化“領域多、地域廣”;
(3) 服務成效展示缺乏直觀“社工工作的特殊性”;
(4) 信息管理缺乏實效性“內部溝通、知識管理”;
(5) 機構評估準備工作有待完善“多遠主體評估、資源浪費”。
(二) 社工層面
(1) 文書繁雜且缺乏統一標準;
(2) 服務規范化難以保障,成效不明顯;
(3) 文書資料查閱過程繁瑣與困難;
(4) 社工崗位分散,情感支持度不強;
(5) 社工學習渠道少,集中式實地培訓成本高。
(三) 政府層面
(1) 如何理解、宣傳和監管社工服務;
(2) 與一線社工缺乏溝通合作平臺。
針對以上問題及挑戰,普惠提出了信息化軟件的“系統理念”,即宏觀的、全局的理念。傳統方法偏重局部,哪里有問題就解決哪里。而系統理念更多的是注重全局,從宏觀角度去把握,進而再解決局部的問題。普惠還搭建了多功能的信息化軟件系統。軟件系統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系統、服務管理系統、學習園地和手機APP互動平臺。行政管理系統分為管理層、決策層和用戶層。這三個層次的人員共用一套系統就能夠方便快捷的處理任務。服務管理系統與行政管理系統類似,使得社會工作更加的標準化和信息化。在學習園地中,社工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學習相關的政策法規、管理章程、研究與分享,以及領略新同工的風采。手機APP互動平臺可以更加方便便捷的查看各個項目的進程,隨時隨地處理事務。
二、應對與成效
通過構建面向社會工作服務的信息化管理軟件,普惠社工機構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 機構層面
(1) 檔案保存安全、方便和環保。數據存放在云端服務器,數據定時進行備份,可以隨時錄入和查看個案、小組、活動檔案以及同工的人事、獲獎、培訓、請休假等信息。
(2) 隨時監管同工的服務開展情況,提高服務效能。系統設置有自動監管提醒功能,可跟蹤監測不符合規則的“行為”。
(3) 簡單便捷的成效展示。強大的服務數據分類和統計功能,可在數秒鐘內得到以往大量時間才能統計出來的信息。
(4) 信息管理及時高效。領域負責人、項目主管、督導和機構管理人員可分權限制隨時審批服務檔案和行政事務。
(5) 可針對不同的評估標準提供數據,響應評估要求。
(6) 通過手機APP實地、移動溝通、了解、統計數據。
(二) 社工層面
(1) 辦公自動化,大量減少文書工作,降低辦公成本。標準化文書格式自動調整、自動生成報表、自動統計相關數據等。
(2) 服務標準規范化,確保服務質量。全機構統一的標準化服務,監督、督導不受時空的限制,隨時糾正一線服務。
(3) 通過移動互聯網APP、快捷辦公。
(三) 政府層面
(1) 提供系統賬號給用人單位隨時了解和監督社工開展服務的情況。
(2) 利用系統的“消息”功能隨時與用人單位保持溝通。
(3) 用人單位可隨時統計服務產出的數據。
(4) 用人單位可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統計服務產出的數據。
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從最初的打基礎、擴規模,到上水平、創特色,再到如今的將“互聯網+”與“大數據”應用到社會工作實務中,已經趨于成熟。其“普及社工理念,惠及社會大眾,致力于建設人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社會”的使命將繼續引領其向前發展。普惠未來還將繼續秉持“尊重,接納,激發每個人的獨特性和潛能”的價值觀,繼續為社會工作的發展而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備注:以上內容根據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周巍老師的公開演講進行整理。相關內容的解釋權歸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周巍老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