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前沿 | 社會工作教育領域的信息化應用及展望
- 2017-01-24 17:25:00
- 周峰 萌泰科技 原創
當前社工專業教學中,信息化軟件的應用并不是很多,現有的信息化軟件主要包括三大類:一是以音視頻錄播和編輯為主的社會工作多媒體采編系統,二是以視頻案例教學為主的社會工作案例教學實訓軟件,三是與社會工作實務相關的社會調查研究工具、社工實務輔助工具等軟件
社會工作專業自1988年在北京大學設立以來,經過了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發展成一個十分壯大的學科。至今,全國共有三百多所高校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社會工作人才。
有資料顯示,美國的專業社會工作者數量,每1000人配備2.3人。根據2015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2014年中國經濟數據,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13.6億人,這樣按照美國的水平,我國需要312.8萬的社會工作者。而每年我國高校向社會輸送的社工人才相對于這個數字少之又少,加上各大高校的教育水平不一,以及社會工作者收入普遍不高的情況,大多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轉而投向了其他的行業。因此,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培養更好的社會工作人才,讓更多的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加入到社會工作者的行列,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當前社會工作專業的教育就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從各方面擴大和發展社會工作專業。通過使用信息化軟件來輔助社工專業教育和實務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
一、社會工作教育領域計算機軟件應用現狀
當前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中,信息化軟件的應用并不是很多,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參差不齊,現有的信息化軟件使用主要依托于社會工作實驗室建設項目,包括三大類應用模式:
(一)音視頻采編模式
以音視頻錄播和編輯為主的社會工作多媒體采編系統,包括各類音視頻采集終端,攝影攝像設備,配合音視頻編輯軟件,實現社會工作多媒體資源的存檔和共享。
該應用模式以硬件設備投入為主,其核心是幫助社會工作者對社工教學、實踐領域的過程進行數據記錄和存檔,以便進行后續教學和分享。軟件的使用主要是配合對音視頻文件的編輯和處理。
(二)視頻案例教學模式
以視頻案例教學為主的社會工作案例教學實訓軟件是近兩年的主要模式。該模式以視頻案例教學為主,圍繞社會工作三大方法,實現社會工作模擬實訓教學。具體是通過將典型的社會工作案例按照工作流程拍攝成相關視頻,并對視頻進行切分,在每一個環節與社會工作學習者進行互動,從而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三)社工實務輔助工具模式
社會工作實務輔助工具模式以社會工作實務為導向,以滿足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和科研的實際需求,提供相關的社會調查研究工具、定量和定性分析軟件,社會工作實務管理工具,以及社工實務案例數據等。
其中第一、二種模式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趨近成熟,許多高校也已先行先試,采用了這兩種教學模式。音視頻采編和視頻案例教學模式,短期內能夠給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的教學帶來便利,可以讓學生迅速了解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結合視頻案例,學生們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在真實情境下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分析判斷的能力,從而也能夠更好的熟悉和使用這三大方法。然而,社會在進步,社會工作專業也要與時俱進,現有的視頻教學案例更新速度慢,且案例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社會工作專業課堂教學與實際社會工作實務脫節,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社會工作專業教學與科研的實際需求。因此,第三種社工實務輔助工具模式是對前兩種模式的一個很好的補充,通過社會工作實務管理軟件可以支持開展實際的實務工作,結合社會調查工具、定量和定性分析工具,可支持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和創新。
根據最新的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各大高校的社會工作實驗室主要采用前兩種模式。這些社會工作實驗室的使用頻率非常低,近70%的社會工作實驗室基本不用,只有不到5%的實驗室使用頻率較高。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社會工作實驗室建設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專職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配備不足、管理體制不完善、開放程度較低、軟件產品存在一次性使用特性、軟件更新較慢等。以上問題均是目前社會工作實驗室建設的主要問題。
二、相關思考及展望
當前,互聯網+社會工作已經成為很多社會工作者的共識,但如何推動在社會工作領域應用“互聯網+”仍在進一步探索之中。
我們認為,在社會工作領域大力發展計算機信息化軟件教學,提升社會工作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互聯網+社會工作的發展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社會工作教育領域信息化應用的三大模式恰恰是社會工作在國內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產物,可以分別視為社會工作教育信息化教學的1.0,2.0和3.0模式。第一種模式反映了早期社會工作者在探索社工教育過程中重視硬件投入的傾向;第二種模式,則是回應了近兩天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在政府的大力鼓勵下快速發展以及高校對社會工作實訓教學工具強烈需求的現實——截止到目前,國內有近400所高校先后成立的社會工作專業,亟需相關的教學實訓工具能夠快速“武裝”自己的學生。該模式是在第一種模式的基礎上,將音視頻文件轉換成教學案例,并進行案例實訓教學,可以快速滿足社會工作模擬教學的迫切需求。
可以說,前兩種模式對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的確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發展的初期,這兩種模式彌補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領域師資不足、經驗匱乏的現狀。但是,社會工作畢竟不同于其他理論性學科,其對實踐和實務的要求更為重要。隨著我國社會工作專業逐步走向成熟,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領域必定會逐步回歸對社會工作實踐和實務教學的重視。第三種教學應用模式將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廣。
當前,一些社會工作實務機構已經開始自行探索和建設相關信息化應用軟件以幫助管理社會工作實務項目,輔助社會工作實務的開展。如東莞普惠的信息化管理實踐,廣州大同的項目協作平臺實踐等。一些相關公司也在該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上海萌泰嘗試利用“互聯網+”,實現對社會工作實務和實踐的有效管理,其理念是以實務帶教學,以實務促科研,從而兼顧教學和科研的需求,促進社工實務與實訓教學無縫對接。這才是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未來。
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都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即培養優秀的社會工作人才。想要構建創新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就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創新是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需要保持創新的精神,將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充分利用起來,為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和科研服務,培養更多的社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