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e在线视频观看|日韩 欧美 国产 亚洲 制服|男人的天堂视频网站清风阁|亚洲经典激情春色另类|五月天精品视频

市場前沿 | 大數據與政府統計

2015-06-05 10:10:00
吳立鋒 李世超
原創
摘要:大數據與政府統計部門的結合可產生新的應用前景,并對政府統計信息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推動政府統計的整個統計理念和統計流程的“大變革”

大數據與政府統計部門的結合可產生新的應用前景,并對政府統計信息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推動政府統計的整個統計理念和統計流程的“大變革”


當前,“大數據”的概念風靡全球,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進行研究和利用。在社交網絡、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相繼出現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背景下,“大數據”將對政府統計產生哪些重大影響?


“大數據”催生“大應用”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數據倉庫性能已無法應付處理龐大數據信息的需求,但大數據技術使我們能夠訪問和使用大規模數據集,以應對越來越復雜的數據分析和制定科學的決策。

在政府層面,大數據將打破政府各部門、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信息孤島”現狀,實現數據共享,跨系統、跨平臺、跨數據結構的政府綜合信息處理平臺將在技術上使政府內部縱向、橫向部門得以流暢協同;數據獲取、處理及分析響應時間大幅縮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開支;數據產品創新應用將會不斷涌現,政府信息的經濟價值將被充分發掘;全球著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估計,歐洲發達經濟體政府利用大數據可以節省超過1000億歐元的政府開支。

大數據與政府統計部門的結合可產生新的應用前景,如價格、人口、就業、工業和產出測算等。

1)在CPI統計方面,電子商務交易數據、企業數據都是價格統計的新數據源,這些數據量大、更新快,充分利用這些數據有助于減少調查成本,提高指標發布的頻次。

2)在PPI統計中,一方面,可以探索通過搜索方式收集網上相關數據;另一方面,可與相關產業資訊公司進行合作,收集相關行業的價格信息,為PPI統計提供數據評估或印證。

3)在工業統計中,由于工業統計指標與財務指標聯系緊密,部分統計指標可以通過會計數據推算得到。因此,合理利用海量的企業數據,特別是財務報表數據進行統計加工整理,既可以減輕企業基層負擔,也可以提高統計工作效率和數據質量。

4)在就業和工資收入統計方面,互聯網成為就業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網站掌握著求職者搜索關鍵字段的頻次等統計數據,數據持續且穩定,并可根據搜索的方位來統計分析全國各省(區、市)的求職情況。因此,谷歌、百度搜索平臺上關于失業、求職的熱門關鍵詞的搜索頻次可以做為實時指標,來預測預警失業情況。而關于工資收入情況,稅務部門有各行業、部門、地區人群個人收入所得稅繳稅的詳細行政記錄,可以作為收入統計(尤其是高收入統計)的一種輔助數據來源。

5)在人口統計中,公安局、民政局、社保局等網格化精準管理數據庫可以為人口普查提供大量信息。此外,我國一些發達城區實現了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對流動人口能夠進行動態的統計監測。

6)在批發零售業統計中,由于網上電商交易數據的體量非常大,更新速度較快,而且在全社會商品零售貿易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因此,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可以為改善傳統的批發零售貿易業統計帶來新的思路。

7)此外,大數據還可以應用在許多其他領域。例如,在交通統計中,可以嘗試應用物聯網技術特別是射頻傳感器技術,在高速公路、鐵路、海路、機場及其收費站點分別進行流量統計,并進一步根據不同交通工具所載貨物的類型、數量等指標,進行貨運量測算。再如,利用金融市場的交易數據,以及百度、谷歌等搜索平臺中以部分與經濟發展相關的重要關鍵詞為基礎得到的搜索數據也可以預測經濟活動和產出情況。


“大數據”面臨“大挑戰”

從大數據應用來看,不但應用于客戶細分、投資決策和社會行為分析等范疇,還影響和推動著政府統計機構和統計工作的變革。

大數據對政府統計的職能產生重大沖擊。從現已發生的變革來看,包括進出口、貨幣供給、財政等數據在各項相應的行政記錄里均可查詢;物聯網使物品和網絡連接起來成為可能,進行信息共享,工業生產、運輸物流、終端消費、公共服務等各種交易直接生成可用的數據,而不需要再經過專門的統計采集。現行的一些統計指標,如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的參考價值有待商榷。

大數據對政府統計的權威性產生重大挑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電子商務、即時通訊、搜索引擎和網絡游戲為主體的互聯網經濟發展飛躍,政府統計部門不再是海量數據的唯一擁有者。以淘寶網為例,一個綜合性的淘寶指數應運而生,用戶可以查詢淘寶購物數據,了解購物趨勢。消費者可能更加關注淘寶指數,而不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統計指標。

大數據對政府統計信息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一是亟需建立政務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在符合《保密法》的前提下,實現政府各部門行政資源和數據資料的橫向和縱向共享。就統計機構內部而言,建立聯網直報系統與數據統一處理平臺,將已聯網直報的“三上”企業和以企業為調查對象尚未上線的專業、以非企業為調查對象的專業及其他部門統計數據的“大融合”,實現國家與地方之間數據方便友好的轉換,滿足不同層級的需求。二是亟需提高數據的挖掘分析能力。目前,對結構化數據的挖掘已有比較完善的方法和工具,對大數據中包含大量的文字、圖片、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生產出高質量的統計數據產品為公眾服務是一個重大課題。


“大數據”推動“大變革”

大數據將推動政府統計的整個統計理念和統計流程的“大變革”。現階段應立足于國家統計局推行的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系統、手持PDA采價系統和部分地區推行的一體化電子記賬系統,擴大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測量技術在統計調查中的應用,推動物聯網技術與統計調查專業、云計算技術與數據挖掘分析的結合,以促進數據信息平臺的“大融合”、數據信息產品的“大服務”為主要目標。

美國在2009年初,就把大數據上升到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近日,“棱鏡門”事件在世界的持續發酵,可見大國間在網絡數據空間的博弈。大數據時代,國家層面的競爭力將體現為一國擁有大數據的規模和對大數據的運用能力。建立大數據時代的政府統計,不是單一的“唯技術至上”,也不是只盯著統計方法制度改革,而且需要具備一種戰略思維,需要“大智慧”。

首先,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大量的相關指標的分析研究,對現有的統計數據進行第三方印證、評估,從而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和可信度。其次,本著提高效率、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的原則,在網絡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如電子商務產品交易統計、社情民意調查等,用大數據分析應用直接替代現有的專業統計調查。再次,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現有政府全面統計和抽樣調查制度的改進和改革。最后,從組織和制度建設上,政府統計部門應及時整合、組建大數據研究機構,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大數據分析研究的規范和標準,全面開展大數據研究。鼓勵和扶持更多的高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究。

總之,建設大數據時代的政府統計,政府統計改革和大數據研究要相互促進,成果互化,想得益彰。


編者注:本文選自中國信息報吳立鋒,李世超的《淺談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服務型統計》


發表評論
評論通過審核后顯示。
移動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