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機器意識的對話
- 2019-07-02 17:16:00
- admin 原創
S教授德高望重,建立了一個關于人工智能的微信群,吸引了很多關心人工智能的專業人士參與討論。群中常有熱烈的討論。前些天恰好有一場關于機器意識的對話。感覺比較有意思,覺得放任這些討論在微信群里被遺忘就的確有些可惜。因此費力從微信里面把這些對話淘出來,并且稍加編輯,且隱去討論者的信息,用客某指代(來的都是客嘛?。?。在最后,也加入一些自己的評論。
客1:個人認為,將意識納入人工智能好比把宇宙裝進人造衛星。
客2:事物五覺(色香聲味觸)都可以產生經歷(經),經歷夾雜著主體對事物的操作體驗,進而生成一個認識……當認識會包含事物發生與發展相關條件&作用結果匹對時,會濃縮成主體的先驗反應模型,這個模型就是意識,可以在相關條件出現時瞬間激活對結果的預測……
客3:意識可能永遠裝不到以計算機為平臺的人工智能系統里面去。不過,由于有些生物智能系統確實具有意識,所以意識仍然可能裝進某種非計算機平臺的人工智能系統中去。至于如何裝,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客4:機器如果演化出自主意識,那也是有別于人類意識的另類意識,可以叫做機器意識。
客3:關于機器意識不同于人類意識的觀點,我早就在我的文章中討論過。
客4:機器智能也應有別于人類智能。
客3:機器智能的實現方式,肯定也可以有別于人類智能。事實上,在計算機平臺上產生的人工智能,就不同于人類智能,但也可能用于完成相同的目標,比如下棋。
客5:不是應,而是根本就有別于人類智能,人類智能是人類獨有的,地球上只有人類才具備人類智能一樣,機器有了智能,就是機器的智能,與人類智能只能是模仿與被模仿、模擬與被模擬、參考與被參考。
人工智能里的智能一般默認的是人類的智能,而機器已經實現的智能無論在機制還是性能上都不于人類,現實中,往往將機器的智能與人類的智能劃等號,加上科幻小說電影媒體的誤導。因此,人工智能實際上充其量只是人工智能技術。從這個角度,現實中不存在真正的人工智能,而是機器智能。如果人工智能中的智能不只是人類的智能,則重新劃分各個類型。
客3:把機器智能和人類智能分開,是必須的。不過,由于機器智能和人類智能有時可以用來實現相同的目標,所以從功能的角度,是很難把它們完全分開的。
客6:會不會在智能的基礎原理上是一致的,只是實現的路徑不同如飛行,實現飛行的原理是相同的,實現的路徑不同:生物的翅膀和人工的翅膀
還有就是因為實現的路徑不同,導致實現的智能的完整程度和強弱程度也不同,人工智能在強度上一般較強,但在完整程度上弱
客3:實現途徑不同,是顯然的。可能是因為同樣的功能,可以通過不同的智能信息處理過程來實現吧。
我們做計算,可以用二進制,也可以用十進制。
我們從甲地到乙地,可以自己走去,也可以讓導盲犬帶過去,或者讓無人駕駛帶過去。
客1:我的意思是意識的概念太大、太抽象,不是智能所能反包的。
客3:智能的概念應該比意識還要大,可以分為有意識的智能(比如人類智能)和無意識的智能(比如在計算機上實現的人工智能)。
客1:那在這一點上我們就沒有共同語言了,很遺憾[抱拳][抱拳]
客3:那您認為智能是意識的一部分嗎?
客1: 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人智能可能是意識的在外表現。意識者精神也,和物質對立統一。
人的智能
客3:那就是說,您也認可人類智能是有意識的,對嗎?
客1:可能有意識驅使
客3:那在計算機上實現的人工智能,就應該沒有意識驅使了,是不是?
客1:對。關于intelligence,牛津詞典上的定義很明確,建議看一下。
客3:這么說,智能至少可以分為有意識驅使的智能和無意識驅使的智能兩大類。智能的概念,是不是應該比意識更大呢?
客1:智能分人的智能和非人的智能,由此能推出智能比人大嗎?我的老弟
客3:應該這么比。智能=人類智能+非人類智能。所以,智能的概念大于人類智能的概念。
同理,智能的概念大于有意識的智能
客1:這是沒問題的
客4:意識與智能的確不在一個層面上,意識應該更基礎一些,傻子也是有意識的,昏迷的人意識喪失也就無所謂智能。智能更多地與意識的自主程度有我。
客2:我個人認為,智能大致包括 意識(人特有的跨領域/通用&特定領域內/專用/機器可模擬)、技能(心理動作程序)、認識(客體信息導向的基礎認知活動&主體情境導向的高級思維活動) 等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面。
客3:我認為智能的層次更基礎一些,才可以分為有意識的智能和無意識的智能。
對于有意識的智能,意識和智能幾乎融為一體,已經很難把它們分開了。
客2:夢游是無意識的智能吧?
客3:夢游,到底是不是智能,有點不好說。如果是的話,應該認為是無意識的智能。
客2:美國有個特別司法案例,一男子在夢游態驅車40公里殺死他母親,事后并不知道,經法院核實被判無罪,即隨有技能表現(開車)但無主觀故意。
客6:功能性意識是智能系統的一項功能。
客3:怎么確定他是在完全夢游狀態下殺死母親的?他也可能在意識狀態下說謊!
客1:智能是指學習、理解、決策等能力。人工智能實現的就是這些能力。
隨意放大智能的內涵,甚至將意識包含其中會引起倫理上的問題。
客2:說謊這些可能性都排除了,陪審團、警方、檢方、法院那么多社會調查又都不是傻子。公審司法實踐說明殺人的主觀故意(屬于有意識)可以與駕車的技能分離……
客3:對于什么是智能,可能有數十種甚至上百種定義。
客1:最好看權威詞典。要還其本來面目?,F在借題發揮的“人工智能”太多
客3:我看過一篇關于智能的學術論文,專門探討通用智能的定義,也挺權威的。
客1:首先通用智能的提法就很沒有根據
客3:那篇論文把智能定義為在一個比較寬泛的環境中實現給定目標的能力。當然,也只是一家之言
客1:通用和非通用的界限在哪里?也許只能靠創造技術規范。。。呵呵
客3:智能不一定要有意識,但有意識的智能可望產生更高水平的智能!這一點,應該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贊同。
客8:【對意識與智能之間關系的一點思考】
1、意識與智能是二個不同維度的概念,二者之間不存在簡單的包含邏輯關系。
2、意識是主體(生命體)的特有現象表征;而智能是特定系統的行為或功能等,表現出現對環境與互動的適應性與最優選擇性等。
3、基于生命體的意識可以發展出生命體智能,但是意識不只是演繹出智能,可以演繹出情感、自我幸福等。
4、非生命體系統雖然不具有意識,但是也可以體現在特定功能中的智能性,即機械智能、計算機智能等。
5、所以既不能說意識包括(大于)智能,也不能說智能包括(大于)意識。主流的科學文獻對智能與意識的解釋都是特定時期學者們認知的一種總結,不能作為深刻剖析意識與智能之間關系的判斷準則或依據。
客1:人工有意識智能首先要研究意識的實現,這是否符合倫理都是個問題。
客3:倫理和法律是可以根據技術的發展而變化的
客1:技術改變倫理是可怕的事情
客3:嚴格的說,有意識的智能,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原子彈的發明,就改變了倫理
客7:首先要確定意識和智能的概念內涵,然后才能討論其關系。否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理解的智能和意識,討論下來只能是各說各話。
客3:好像大家也基本相安無事
客1:基本倫理是不可動搖的,如機器永遠是人的工具,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客2:要討論關系,最好先亮出自己的定義來
客1:意識是人特有的屬性,不應賦予機器。
客3:確實,大家現在都說不清楚什么是意識和智能,所以才需要討論,逐步形成共識。
動物也可能有意識。意識不僅僅是人類特有的屬性。
客2: 鳥誘捕有沒有意識?不是人特有的
他轉發一個鳥捕魚的視頻
客1:查查詞典吧
客2: 關鍵是你怎么看,詞典經常換
客1:無語了
客3:把意識賦予機器,應該也沒有那么可怕。原子彈是被人類意識操縱的,雖然可以毀滅人類,但確定好使用規則,就沒那么可怕了。其實,很多心理學家都認為動物有意識,特別是研究動物心理和行為學的那些人。
客2:CCTV動物世界中,主播經常使用意識一詞來賦予動物行動,不能說主播員都因為沒查詞典而都用錯了吧……
客3:詞典是主要面向大眾的,通常要規避學術爭論,跟學術定義往往有所不同。
客2:
舉例來說——
例如:“飯前便后要洗手”是作為知識(水平3:程序性知識)來傳授的,為什么孩子總說“知道”但不做?(雖然擁有知識的記憶但沒有形成意識)
信息或知識會在心智程序(例如:重要性檢查和能效檢查)的幫助下,按作用結果(后果)反向提取出條件來(形成知識水平4:條件性知識)。
條件&作用結果之間的雙向 先驗反應模型 被主體建立起來,這種從條件到結果,從結果到條件的雙向反應模型(或稱關系的雙向映射)可以被主體在應用情境中不假思索地瞬時激活并誘發思維定向和行為操作,意識便在此刻形成了。
此后,那個記憶中“飯前便后要洗手”的知識信息,被提升為孩子的意識——只要處于“飯前、便后”的情境狀態,當孩子認識到洗手的作用結果很重要時,“飯前、便后”的情境狀態就變成激活條件了,孩子就去操作“洗手”。
客1:這是一個及其狹義的意識的概念。通常說的意識,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全部。一個個體,除了意識不知道還有什么。如果機器有了自主意識,就和人沒有區別,就要給它人權,就不能再把它當人的工具。這就是我的基本觀點[抱拳][抱拳][抱拳]
客4:關鍵是自我意識。
客1:此外,下意識和意識是兩碼事
客6:我們可以讓這個類人的錘子在敲擊釘子時,發出痛苦的聲音,甚至可以讓它有圖像識別作用,當看到釘子時,也可以讓它向使用者求饒,但這樣一個工具與生命相比,缺失了什么呢[太陽]
客3:動物有意識,我們并沒給它們人權??!
客4:人的認知是隨著自我意識的成長而逐漸清晰的。痛何以為痛?
客3:雞鴨有意識,牛羊有意識,但隨時都可能是人類案板上的肉!
客1:動物的下意識是否是意識還是個辯題,意識是完整的心理活動
客6:前面討論,不同的路徑實現智能,在基本原理可能一致,但實現的智能部分會有差異,而向上圖那樣的類人錘子機器人無法實現智能的一些關鍵部分,包括“真正的意識““自我意識”,這一點可能與技術和算法無關,而與化學元素有關
客1:如果動物有與人一樣的意識,就與人沒有差別
客6:我們對這種特殊的智能工具產生同情,恐懼,因該還是由于移情的作用,它們有智能,但缺失了智能最核心的哪一或若干要素,導致無法從工具跨過生命的紅線,也就是無法跨越擁有真正自我意識的紅線?[太陽]
客3:現在關鍵是如何讓機器有意識。至于人權和倫理問題,可以后面再討論。
客2:宏觀說不明白,往往是微觀沒搞清楚。大腦思維有一種特性,瞬間使用意識總和來決策,那個屬于多種意識的按重要性和能效來排序,并總體決策。例如:在瞬間可能有幾個或幾十個意識同時出現,瞬間決策哪個最重要,按哪個來定向行動。
客6:我們有時會被這些智能工具在某些特定智能方向上的飛躍式發展而震驚,但可能忽視它們欠缺的關鍵智能要素,和無法跨越紅線的原因是否是在當前環境下無法突破的
客3:根據我的認知相對論,機器即使有意識,也跟人類的意識是不同的。所以也不用給機器什么人權。
客1:關鍵恰恰是機器不應有意識。那你說的就不是真的意識
客6:模仿的“偽自我意識”實現起來并不難,但與“真正的自我意識“應該有本質上的區別
客3:能不能,和應不應,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大猩猩的意識,難道不是真正的意識嗎?
客1:我相信無法實現機器意識
客3:大猩猩的意識,難道跟人類意識沒有區別嗎?
客6:大猩猩的意識屬于真正的意識[太陽],作為自然涌現的智能生命因該都有意識,只是強弱不同?
客1: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搞清意識是什么
客3:既然動物的意識可以不同于人類的意識,那推而廣之,機器也可能有不同于人類的意識。
客1:那你就是努力實現一個不同于人的意識的意識,不矛盾嗎?
客3:我們可能確實用永遠無法搞清其他動物的意識內容,但是我也確實可以判斷其他人或動物具有意識。至少我認為你是有意識的,你也認為我是有意識的。
客6:在沒有更基礎的理論確定智能和意識的精確定義之前,這個問題很難統一,感覺機器可以有智能,但在當前人類環境下無法實現生命才有的智能屬性之一“意識”,這個也因該屬于哪個難以逾越的紅線之一
客1:知道有是遠遠不夠的,意識在數學上如何定義?物理上如何實現?恐怕永遠無法回答。
客3:實現至少一種不同于人類的機器意識,是揭開意識奧秘的基本評判標準。
客2:智能、意識、技能、認識等是主體處于同一個內涵關系網絡中棱鏡折射出的不同視角之側重命名。
客1:想是可以的[抱拳][抱拳]
客3:意識需要通過物理和化學上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純數學是描述不了的。
我的想象是有一定邏輯的,并不完全是空想。
客1:沒有數學模型還是現代科學技術嗎?沒說你沒邏輯
客3:至少需要跟物理器件結合起來的數學。不是純數學
---------我的評論-------------
的確查了詞典。如下是結果。
網上詞典http://cd.hwxnet.com的解釋:
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是人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例句:存在決定意識。
英文的詞典:
Cambridge Academic Content Dictionary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us/dictionary/english/consciousness
1. consciousness noun (UNDERSTANDING)?
the state of understanding and realizing something:
Her consciousness that she's different makes her feel uneasy.
2. consciousness noun (AWAKE)
?the state of being awake, thinking, and knowing what is happening around you:
He lost consciousness after his accident and never recovered/regained it.
也用了谷歌的機器翻譯:存在決定意識 --> Determining consciousness 哈哈哈!
可見,的確有詞的使用的問題。在談機器的意識的時候,多數人應該是用的“consciousness”,即“the state of understanding and realizing something”,而不是“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但是,完全可能有人自覺不自覺用到了后一種意思。這樣看,是否有必要用一個更準確的中文詞來對應consciousness?這是我對大家的問題。
咬文嚼字過了,現在來對前面的討論說幾句。首先,咬文嚼字還是需要的,通過它,可以看到客1和其他的客人使用的“意識”的意義的確有所不同。不過,這樣的錯位其實也有幫助,使得大家多說幾句,更有意思一些。
其次,如果我們的焦點在于機器的意識(在沒有更好的詞之前,還是用意識來對應consciousness吧),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顯然現在的機器不具備意識。但是,1. 是否可以使得機器具備意識?2. 怎樣使得機器具備意識(哪怕是非常初等的)?這才是問題所在。
4年前,物理學家Tegmark有一個著名的講演,題目就是:意識其實是一種數學的模式。他的論點是:計算是物質形成某種模式后就可以做的,進一步,意識就是計算形成某種模式后就可以實現的。這個論點當然有爭論,但是,至少他把討論放到了可以驗證可以著手的地方,那就是說,是否可以用某種特殊安排的計算,使得可以實現意識(哪怕是非常初等的)?
因此,需要問計算是什么呢?計算就是圖靈機可以做的(還有很多等價定義)。
可以說,可以計算的非常多。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了,可以用人工來編程到達的計算,其實是可以計算的一個非常小,非常小,非常小的一個部分(說了3個非常?。。H僅局限在人工編程的范圍內,恐怕非常難以實現意識。那么,就沒有辦法了嗎?我認為有。如果我們搞清楚了學習機,我們就有希望。
未來智能實驗室是人工智能學家與科學院相關機構聯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聯網和腦科學交叉研究機構。
未來智能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統智商評測體系,開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評測;開展互聯網(城市)云腦研究計劃,構建互聯網(城市)云腦技術和企業圖譜,為提升企業,行業與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