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e在线视频观看|日韩 欧美 国产 亚洲 制服|男人的天堂视频网站清风阁|亚洲经典激情春色另类|五月天精品视频

人權如何走入社會工作教學?

2016-02-29 16:25:00
admin
轉貼
摘要:臺灣中山醫學大學Hsin-Yi Chen等人于2015年在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上發表題為“Teaching about Human Rights in a Social Work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The Taiwan Experience”的文章。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Hsin-Yi Chen等人于2015年在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上發表題為“Teaching about Human Rights in a Social Work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The Taiwan Experience”的文章。該研究通過向一所大學的25位大三大四社會工作專業學生開設“人權、性別和社會工作”課程,進行前測和后測來分析學生在課程前后對“人權”態度的改變。研究發現,人權課程能顯著增加學生的人權知識,增強學生的人權意識,使學生察覺和理解現實生活中侵犯人權的社會行為,并積極去扮演社工倡導者的角色,為促進社會正義而努力。研究問題
人權和社會正義是社會工作專業的重要價值觀和重要使命。多數學者認為社會工作是一個人權專業,應該承擔起保護和促進人權的責任。社會工作的個性化和案主自決等專業原則也與人權相一致。然而由于臺灣社會工作的發展受到美國和本土文化的雙重影響,人權與社會工作并無緊密聯系,社會工作課程中也較少談及人權。臺灣文化重視集體利益、社會和諧、責任和團結,父母和教師對兒童或學生的體罰被當成一種教養方式,兒童或學生的人權受到侵犯。此外,性少數群體的婚姻權也不被承認。當前,社工學生對人權也只有模糊的理解。學者認為,人權要迅速納入社工領域,社工教育必須先行。發展人權教育需通過三個步驟:知識基礎、意識和行動,即應先使學生理解人權原則,然后增強人權意識,之后再投身社會行動,質疑社會不平等,進行反壓迫實踐。該研究通過向社工學生提供“人權、性別和社會工作”課程,了解學生課程前后的變化,來探索人權課程對提高學生人權意識,促進人權發展的作用。研究方法
該文的研究假設是人權意識可以通過人權課程來培養。學生對人權的態度通過Xie 和Dan發展的李克特量表進行測量,量表包括24項內容,被訪者對給出的描述表達自己的同意程度(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前測在課程的第一次課上進行,后測在課程的最后一周進行,前后測間隔4個月。在該課程中,學生被要求完成相關的討論和作業。例如,尋找一篇關于人權或性別的報紙文章并進行分享和討論、對社工進行深度訪談并據此寫一篇反思性論文等。通過學生的課堂討論及其對自身經歷的反思,來探索學生對討論話題的感受和看法。研究結論
25位學生選擇的報紙文章中,11篇涉及婦女權利,3篇涉及殘疾人權利,3篇涉及同性戀群體權利,還涉及宗教、學校體罰、AIDS病人等諸多主題。研究表明,學生課程前后的態度發生了較大改變,特別是在對父母和教師體罰、同性戀家庭等問題的態度上。第一,體罰是否侵犯了人權,是否可以當成一種管理方式?多數學生在課程之后認為體罰是對人權的不尊重,但也有學生認為父母或教師體罰的出發點是為孩子或學生好,只是一種管理方式。因此,社工將個人和政治環境聯系起來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幫助服務對象發展自我意識,意識到人權虐待和壓迫。第二,同性戀家庭的人權。報紙文章讓學生了解到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歧視,主流文化對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學生意識到同性戀群體在婚姻權等方面的阻礙,并致力于維護其人權、促進社會正義的建立。一些學生在幾次課程后參與了LGBT的游行,將課堂知識運用到了實踐當中。第三,學生人權知識的增加。課程中介紹了《人權公約》和《消除婦女歧視公約》 中的人權標準,增加了學生的人權知識。第四,學生的批判意識。有學生認為人權是西方的產物,不一定適用于臺灣。還有人提出了“權利沖突”,即個人的權利有可能會損害其他人的權利。最后,人權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將人權概念內化,并投身于反抗人權侵犯的實踐中。多位學生將人權知識運用到了實踐當中,一位學生分享了自己幫助服務對象重新掌控自己生活的經歷?!拔覍嵙暤臅r候,幫助了一位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60歲女性提出離婚。她已經做好準備了,為什么她就不可以離開?她的孩子也都支持她這么做?!?
發表評論
評論通過審核后顯示。
移動訪問